麥勒畫廊北京部榮幸地宣布我們即將舉辦年輕新銳藝術家楊牧石(生于1989年)的最新個展“原地消失”,這也是他在麥勒畫廊舉辦的第三次個展。楊牧石從2013年至2016進行著“無效生產”,將收集而來的廢舊工具通過各種生產方式銳化成為質感不同的黑色幾何狀物體。在2017年的個展“強制執行”中,他制造出更加精確的“錯誤”:即把處理后的材料經過各類計算后集合成為不同形態的單件。在“殘軀敗體”個展中,楊牧石在制作過程中重新審視工具作為城市的殘軀,并以殘缺的物質結果激發了觀眾對于城市的發展、變革以及生產關系的思考。
本次展覽將聚焦楊牧石的全新霓虹系列作品《照明》(2018,白色霓虹燈管,鐵皮,真石漆,尺寸從87.5 x 161.9 x 18 cm到163.6 x 114.5 x 18 cm不等)。藝術家用一組發光體填充展覽空間,試圖讓空間更加明亮與溫暖。霓虹燈是已被淘汰的傳達廣告和信息的工具,甚至是意識形態的裝飾工具,而加熱、彎曲則是制作霓虹燈的一種基本手段。透過對白色燈光的選取以及對限制的描繪,藝術家指向的是現實的扭曲、沖突以及刺眼的秩序。當落后的生產方式遭遇當下,并大規模地制造出新的失落時,結果變成了新的“扭曲”。
與《照明》系列一并展出的還有楊牧石極具標識性的、具有幾近嚴格的軍事美學特征的黑色物質形態(尺寸從164 x 41 x 19 cm到244 x 121 x 9 cm不等)。這些黑色作品都以動詞命名,諸如“消磨”、“刨除”、“切入”、“割離”、“侵蝕”,這似乎在暗示著,在制作尖銳木塊的過程中,是動作給作為工作對象的物件蒙上了光暈。藝術家沒有把自己的情緒塑造成一個特定的形象,或讓形象成為情緒的象征,而是通過形象留下自己的思考軌跡。他的雕塑創作并非是再現已然成立的、宏大的、視覺形象,以及這種視覺形象所象征的“ 正確”意義。他作品中充斥的反紀念碑性,抽象地承載了極為個人的、微不足道卻異常真實和切膚的傷痛。
觀看楊牧石的“黑色生產”時,我們能想象出,切割材料時,汗水裹挾著勞作的熱能,彌漫到空氣中,最終消散在他所積聚的社會現實間。這一“消散”的動作在“照明”系列中通過媒介的轉換被強化。光是可見的,卻不可觸及,散發著熱能,也傳遞著灼傷的疼痛。不過, 這一次,圍繞在木質工具周圍勞作的主體——那位辛苦流汗的藝術家,與產出的銳利形狀合為一體,繼續著自己散發熱能的工作?;蛟S,這隱喻著楊牧石自2013年以來打磨工具所產生的體會——自己與工作對象的那種親密無間的關系。